亚洲欧性色美精品suv,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,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区

二維碼

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

Top
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
時政要聞 縣區(qū)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
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
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
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
 焦作晚報 “焦作+”客戶端
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
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(lián)網舉報中心
  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 焦作網 > 時政要聞 > 正文

時政要聞

“蓮鶴方壺面世百年”系列融媒報道之五 | 兩岸文物鄉(xiāng)心同
更新時間:2023-8-24 10:03:12    來源:河南日報



       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見習記者 張魏

  8月25日即將迎來出土百年紀念日的新鄭鄭公大墓文物,如今收藏在海峽兩岸的4座城市5個博物館當中。經過河南博物院、臺北歷史博物館兩岸文博工作者的努力,2001年這批文物曾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實現(xiàn)過“重逢”:同時在兩岸出版了繁簡兩種字體的《新鄭鄭公大墓青銅器》一書。

  本報“蓮鶴方壺面世百年”系列融媒報道第五站,采訪了河南博物院原副院長、研究員李宏,聽她講述20多年前開啟的那段合作經歷和蓮鶴方壺在臺“兄弟姐妹”的情況。

采訪李宏院長.jpg

  1927年,河南省博物館成立,其第一批館藏文物,就是1923年新鄭鄭公大墓出土的青銅器等百余件重器。其后陸續(xù)有洛陽、安陽殷墟、登封等文物入藏。當時河南省博物館的前輩學者,參與并主持了河南幾次大的田野發(fā)掘,如在汲縣山彪鎮(zhèn)發(fā)掘戰(zhàn)國墓,參加殷墟第13次發(fā)掘,在輝縣琉璃閣發(fā)掘甲乙二墓等,獲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。這個時期,擁有大量文物精品的河南省博物館,在全國文博界的地位非凡,而且在國外也深受贊譽。

  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,河南省博物館選送部分精品至英國倫敦參加“中國藝術國際博覽會”,引起轟動,被譽為“統(tǒng)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,自價值論,除故宮博物院外,河南博物館堪居第二之位置”,尤其是反映商周時代高度發(fā)達青銅文明的鄭公大墓和輝縣甲乙墓器物,更是震驚世界。

臺北歷史博物館藏蟠螭紋陪鼎.png

  1937年,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河南博物館從此走上了輾轉數省遷移保護館藏文物的艱辛歷程。經精心挑選的文物珍品5678件,拓片1162張,圖書1472套(冊),分裝68箱,其中含新鄭鄭公大墓、安陽殷墟、輝縣琉璃閣等地出土的銅器34箱,還有玉器、三彩陶瓷器、甲骨等,于1937年11月24日西行鄭州,南下武漢。1938年10月6日在漢口裝船經水路運往重慶。不到1000公里的水路,竟然用了54天,河南省博物館前輩們?yōu)楸Wo這批國寶,一年間嘔心瀝血,輾轉數千里,恪盡職守、歷盡艱辛。

  1949年年底,兩架運輸機裝滿了河南古物,一架飛離重慶直達臺北松山機場,另一架則因機場跑道被趕來的解放軍封鎖而未能起飛,自此開始了鄭公大墓等珍貴文物的隔海相望。

  1950年5月4日,河南在臺有關人士及臺當局代表等逐箱清點38箱河南運臺古物,完成“河南博物館運臺文物清冊”。在河南同鄉(xiāng)會的監(jiān)管下,這批文物最終入藏臺北歷史博物館,成為臺北歷史博物館的首批文物。這批文物中有21件來自鄭公大墓,主要有特鐘、編鐘、牢鼎、虎尊、蟠龍方壺、獸形器座、圓盤等珍貴青銅器。

臺北歷史博物館藏虎尊.png

  李宏介紹說,在臺河南鄉(xiāng)親極為重視這批文物,成立河南省運臺古物監(jiān)護委員會,為河南在臺文物到處奔走呼吁。20世紀90年代,委員會成立了古物清點小組,為使清點資料完整無誤,委員會進行多次復核,極為審慎,1997年清點完畢,將有關河南運臺古物造出清冊,共計有銅器、陶器、玉器、織錦、編磬、書籍、甲骨等七大類4999件。2000年河南省運臺古物監(jiān)護委員會一行人來到河南博物院,將《河南省運臺古物圖錄》鄭重地交到河南博物院院長手中。

  1998年,河南博物院新館落成,院領導和業(yè)務研究人員盤點館藏文物,發(fā)現(xiàn)新鄭鄭公大墓青銅器、河南輝縣琉璃閣甲乙墓出土的數千件文物,一直沒有得到系統(tǒng)整理出版。盡管學者著述不斷提及,但始終面目不清,有必要和臺北同行進行共同研究。

  1999年河南博物院代表團至達臺北,與臺北歷博簽訂了《兩館友好合作意向書》。兩館就“鄭公大墓青銅器”學術研究項目組成了兩館聯(lián)合學術小組,2001年在兩岸同時出版繁簡兩種字體的《新鄭鄭公大墓青銅器》一書。這是兩館研究人員首次聯(lián)手合作的科研項目。

臺北歷史博物館藏神獸.png

  李宏說,此書的出版,實現(xiàn)了鄭公大墓文物的紙上重逢,不僅是海峽兩岸文化學術交流的成果,更是兩館跨世紀合作的學術工程的起點。此后,雙方還進行了《輝縣琉璃閣甲乙二墓》的學術合作以及聯(lián)合舉辦展覽活動。

  別來滄海事,鄉(xiāng)心兩處同。20多年前,經過兩岸文博人的努力,分散收藏在不同博物館的鄭公大墓文物實現(xiàn)了紙上相遇;在這批文物出土百年之際,通過本報的融媒系列報道,蓮鶴方壺“家族”的現(xiàn)狀完整地展現(xiàn)在世人面前,實現(xiàn)了“云團聚”,相信這批國之重器、民族珍寶在現(xiàn)實中相會的夢想也一定會實現(xiàn)。

19.jpg

海報設計:張燕

文章編輯:陳婷 
焦作網免責聲明:

本網所有稿件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,如有異議請聯(lián)系我們即可處理。
刊發(fā)、轉載的稿件,作者可聯(lián)系本網申領稿酬。


“蓮鶴方壺面世百年”系列融媒報道之五 | 兩岸文物鄉(xiāng)心同
2023-8-24 10:03:12    來源:河南日報



       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見習記者 張魏

  8月25日即將迎來出土百年紀念日的新鄭鄭公大墓文物,如今收藏在海峽兩岸的4座城市5個博物館當中。經過河南博物院、臺北歷史博物館兩岸文博工作者的努力,2001年這批文物曾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實現(xiàn)過“重逢”:同時在兩岸出版了繁簡兩種字體的《新鄭鄭公大墓青銅器》一書。

  本報“蓮鶴方壺面世百年”系列融媒報道第五站,采訪了河南博物院原副院長、研究員李宏,聽她講述20多年前開啟的那段合作經歷和蓮鶴方壺在臺“兄弟姐妹”的情況。

采訪李宏院長.jpg

  1927年,河南省博物館成立,其第一批館藏文物,就是1923年新鄭鄭公大墓出土的青銅器等百余件重器。其后陸續(xù)有洛陽、安陽殷墟、登封等文物入藏。當時河南省博物館的前輩學者,參與并主持了河南幾次大的田野發(fā)掘,如在汲縣山彪鎮(zhèn)發(fā)掘戰(zhàn)國墓,參加殷墟第13次發(fā)掘,在輝縣琉璃閣發(fā)掘甲乙二墓等,獲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。這個時期,擁有大量文物精品的河南省博物館,在全國文博界的地位非凡,而且在國外也深受贊譽。

  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,河南省博物館選送部分精品至英國倫敦參加“中國藝術國際博覽會”,引起轟動,被譽為“統(tǒng)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,自價值論,除故宮博物院外,河南博物館堪居第二之位置”,尤其是反映商周時代高度發(fā)達青銅文明的鄭公大墓和輝縣甲乙墓器物,更是震驚世界。

臺北歷史博物館藏蟠螭紋陪鼎.png

  1937年,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河南博物館從此走上了輾轉數省遷移保護館藏文物的艱辛歷程。經精心挑選的文物珍品5678件,拓片1162張,圖書1472套(冊),分裝68箱,其中含新鄭鄭公大墓、安陽殷墟、輝縣琉璃閣等地出土的銅器34箱,還有玉器、三彩陶瓷器、甲骨等,于1937年11月24日西行鄭州,南下武漢。1938年10月6日在漢口裝船經水路運往重慶。不到1000公里的水路,竟然用了54天,河南省博物館前輩們?yōu)楸Wo這批國寶,一年間嘔心瀝血,輾轉數千里,恪盡職守、歷盡艱辛。

  1949年年底,兩架運輸機裝滿了河南古物,一架飛離重慶直達臺北松山機場,另一架則因機場跑道被趕來的解放軍封鎖而未能起飛,自此開始了鄭公大墓等珍貴文物的隔海相望。

  1950年5月4日,河南在臺有關人士及臺當局代表等逐箱清點38箱河南運臺古物,完成“河南博物館運臺文物清冊”。在河南同鄉(xiāng)會的監(jiān)管下,這批文物最終入藏臺北歷史博物館,成為臺北歷史博物館的首批文物。這批文物中有21件來自鄭公大墓,主要有特鐘、編鐘、牢鼎、虎尊、蟠龍方壺、獸形器座、圓盤等珍貴青銅器。

臺北歷史博物館藏虎尊.png

  李宏介紹說,在臺河南鄉(xiāng)親極為重視這批文物,成立河南省運臺古物監(jiān)護委員會,為河南在臺文物到處奔走呼吁。20世紀90年代,委員會成立了古物清點小組,為使清點資料完整無誤,委員會進行多次復核,極為審慎,1997年清點完畢,將有關河南運臺古物造出清冊,共計有銅器、陶器、玉器、織錦、編磬、書籍、甲骨等七大類4999件。2000年河南省運臺古物監(jiān)護委員會一行人來到河南博物院,將《河南省運臺古物圖錄》鄭重地交到河南博物院院長手中。

  1998年,河南博物院新館落成,院領導和業(yè)務研究人員盤點館藏文物,發(fā)現(xiàn)新鄭鄭公大墓青銅器、河南輝縣琉璃閣甲乙墓出土的數千件文物,一直沒有得到系統(tǒng)整理出版。盡管學者著述不斷提及,但始終面目不清,有必要和臺北同行進行共同研究。

  1999年河南博物院代表團至達臺北,與臺北歷博簽訂了《兩館友好合作意向書》。兩館就“鄭公大墓青銅器”學術研究項目組成了兩館聯(lián)合學術小組,2001年在兩岸同時出版繁簡兩種字體的《新鄭鄭公大墓青銅器》一書。這是兩館研究人員首次聯(lián)手合作的科研項目。

臺北歷史博物館藏神獸.png

  李宏說,此書的出版,實現(xiàn)了鄭公大墓文物的紙上重逢,不僅是海峽兩岸文化學術交流的成果,更是兩館跨世紀合作的學術工程的起點。此后,雙方還進行了《輝縣琉璃閣甲乙二墓》的學術合作以及聯(lián)合舉辦展覽活動。

  別來滄海事,鄉(xiāng)心兩處同。20多年前,經過兩岸文博人的努力,分散收藏在不同博物館的鄭公大墓文物實現(xiàn)了紙上相遇;在這批文物出土百年之際,通過本報的融媒系列報道,蓮鶴方壺“家族”的現(xiàn)狀完整地展現(xiàn)在世人面前,實現(xiàn)了“云團聚”,相信這批國之重器、民族珍寶在現(xiàn)實中相會的夢想也一定會實現(xiàn)。

19.jpg

海報設計:張燕

文章編輯:陳婷 
 

版權聲明 | 焦作日報社簡介 | 焦作網簡介 | 網上訂報 | 聯(lián)系我們
版權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《焦作日報》遺失聲明熱線:(0391)8797096 郵編:454002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(0391)8797000 舉報郵箱:jzrbcn@163.com
河南省“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”專項整治工作熱線:0371-65598032 舉報網站:www.henanjubao.com
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(lián)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-1
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:41120180013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1642120  地址: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(yè)·國貿大廈 
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版權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1120180013 電話:(0391)8797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