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欧性色美精品suv,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,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区

二維碼

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

Top
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
時政要聞 縣區(qū)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
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
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
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
 焦作晚報 “焦作+”客戶端
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
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
  您現在的位置: 焦作網 > 時政要聞 > 正文

時政要聞

央媒觀豫丨煤海深處,青春閃亮
更新時間:2023-7-19 10:29:03    來源:大河網

  趙云飛,來自河南省林州市的一個貧困山村。

  林州,您不一定聽說過,但您一定聽說過紅旗渠。

  20世紀60年代,當地10萬群眾,為了改變千百年來受困于干旱的命運,完全依靠人工,用近10年時間,削平山頭1250座、開鑿隧洞211個,在太行山的山腰上修建了長約1500公里的水利工程,創(chuàng)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,鑄就了自力更生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團結協(xié)作、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。

  趙云飛的爺爺、伯父、父親,都是當年修筑紅旗渠的石匠。

  石匠,在大山之中,終年累月地敲擊石頭、琢磨石頭,與石頭相伴、以石頭為生。

  趙云飛原本也可能沿著祖輩的腳印,成為一名石匠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他的人生軌道轉向了。他的工地,由山上轉向了山下;他的對象,由石頭轉向了煤炭;他的工具,由鐵錘轉向了機械——現代化的智能機械。

1689708809451_1 (1).jpg

  趙云飛(左)在工作中。

  干一行精一行

  1989年出生的趙云飛,從小與石頭打交道。住的是石頭屋,走的是石頭路,爬的是石頭山,就是摔倒,也是磕碰在石頭上,帶來實實在在的疼痛。石頭壘起的太行山,給了他一切。他的祖祖輩輩,他的世界,他的生活,都與石頭有關,甚至他的體格,也像石頭般堅硬、壯實。

  曾經,他的夢想是走出大山,遠離石頭,在城市里當一名白領。可2007年參加高考后,他被華北科技學院錄取,專業(yè)是采礦工程。

  兜兜轉轉,仍然是與石頭打交道。

  他有些沮喪,但很快調整了自己。既然與石頭有緣,那就老老實實地走進石頭世界吧。況且,人類文明就是從石頭世界走出來的,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,再到農業(yè)時代和工業(yè)時代。而且,石頭世界仍然是一個未知世界,蘊藏著無限可能。

  大學4年里,他認真學習,鉆研各種與礦石有關的知識。由于積極努力,他先后拿到了國家獎學金、國家勵志獎學金、孫越崎獎學金等,專業(yè)成績年年名列前茅。

  大學畢業(yè)時,神東煤炭集團來學校選拔人才。他順利地獲得了進入這家世界一流煤炭企業(yè)的通行證,崗位在集團旗下的榆家梁煤礦綜采二隊。

  可以說,入職神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。喜訊傳到家里,父親卻眉頭緊鎖。首先,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,父親希望他畢業(yè)后回歸故里,早早結婚生子;再則,在這位老石匠的印象里,煤礦處于深深的地下,洞里到處是危險的石頭,他擔心孩子的安全。

  但是,趙云飛的信念像石頭般堅硬,他堅持了自己的選擇。

  他力氣大,人又勤快,同事們都愿意跟他搭伙干活。

  85公斤的水泵,他抱起來就走;4.2米的單體支柱,他一個人搬運。

  有一次,井下換饋電開關,車進不來,只能靠人工。班長說:“誰跟我一起抬?”

  大家面面相覷。趙云飛從后面擠進來說:“我試試!

  兩人抬了50多米,到地方后才發(fā)現,這個“大家伙”居然重達170公斤!

  出力流汗倒是不怕,但很快,更復雜的考驗來了。

  他學的專業(yè)是采礦工程,最適合的崗位本是煤機司機,不料隊里缺電工,要將他放到電工崗位上。

  說實話,當電工不僅專業(yè)不對口,收入也相對較少。想到自身,想到父母,想到現實,他心里七上八下。隊里領導對他說,當司機要戴護目鏡,你是近視眼,不方便。

  確也如此。

  那就電工吧,當電工也一樣能干好。

  可是,井下復雜的電路世界,很快就讓趙云飛摸不著頭腦了。

  跟了師傅幾天,他仍然一頭霧水,只得沉下心來,從最基礎的“開關”學起。

  井下開關,遠非外人印象中的普通開關。一個開關就是一個電機控制器,如冰箱大小,結構復雜,操作不當就會出問題。

 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他終于把開關原理搞明白了,但具體到現場操作,根本沒有那么簡單,拆開機器,里面的電路似蛛網、若蜂巢,搗鼓半天,毫無頭緒。

  可這一切,對于師傅來說,手到擒來。

  術業(yè)有專攻,不服不行。

  他問:“要多久才能學會?”

  師傅說:“當個好電工,至少要3年!”

  趙云飛沒泄氣。下班后,他將廢舊開關拆下來,抱回宿舍,把線拆了再接,接了再拆。零件散落滿床,油污斑斑點點,思緒沉沉入夢。

  足足苦熬了一個多月,復雜的線路才像一棵大樹的干枝葉果,在他的腦海里形成整體脈絡圖。一個原本幽暗的世界,悄然變得明朗了……

  當電工,他不止干好本專業(yè),別人的事情也幫著做。天長日久,他竟然學會了設備維護與維修、故障處理、安全防護等多種技能,成為隊里名副其實的全能手。

  面對夸獎,他說話的嗓門不自覺高起來,心中的得意讓他產生了小小的驕傲。

  2012年9月的一天,井下運輸機電纜突發(fā)漏電事故,隊長通知他趕緊去維修。

  關鍵時刻,卻怎么也找不到故障點。

  于是,機器被迫停止運行,生產戛然中斷。生產中斷就意味著產量降低,產量降低將影響到績效考核。

  隊長急得團團轉,趙云飛一遍一遍排查,卻又一次一次失敗。

  秒針滴滴答答,汗水滴滴答答。

  兩個多小時過去,才終于在電纜夾板中間一處極其隱蔽的地方,發(fā)現了故障鐵片。此時,趙云飛已經渾身濕透。

  隊長也是滿頭大汗,隨后作出決定:“這個月,你打破了榆家梁煤礦機電無故障的紀錄,罰款2000元!”

  這次教訓,讓他進一步認清了現實:全能不代表全精,若要全精,唯有扎扎實實,唯有從深從細。

  于是,他更加投入地學習,廢寢忘食地鉆研,走進了石頭包裹中的煤炭世界,也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絢爛多彩的技術世界。

  半年后,他被任命為綜采二隊檢修班副班長。

rmrb2023071920p19_b.jpg

  榆家梁煤礦外景。圖片均為趙巖 攝

  奮斗的志氣

 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由于工業(yè)條件和思想觀念所限,企業(yè)總是愿意開采厚煤層,而輕視薄煤層,造成了國家資源的浪費。

  薄煤層,指地下開采時厚度在1.3米以下的煤層。薄煤層也是煤,也是珍貴的一次性能源,不能浪費,既要采得出,又要采得盡。

  榆家梁煤礦地處陜西省神木市店塔鎮(zhèn),現在雖然用機械代替了人工,但由于開采煤層厚度小,與中、厚煤層相比,薄煤層工作面開采仍然困難重重。

  特別是綜采工作面,當最小采高降到1米以下時,正常成年人在井下作業(yè)根本無法直起腰身。趙云飛身高1.82米,在井下作業(yè),很多時候需要弓著腰,甚至是爬行。

  薄煤層采煤機械和液壓支架受空間限制,既要求立柱缸徑粗一些,能夠提供足夠支撐力;又希望立柱細一些,不占太多空間。這真為設計人員出了難題。而綜采工作面的單產,只有中、厚煤層的一半,甚至更低。兩相比較,可謂多勞而少得。

  即便這樣也要做,而且要做出成績,探出新路!

  這是煤炭工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的需要,這是國家能源長遠保障的需要,這是科學技術實現創(chuàng)新的需要!

  薄煤層夾在地面下兩道厚厚的巖層中間,猶如夾心餅干。在重力作用下,夾心部分極容易變形,導致壓架事故。一旦發(fā)生事故,將會造成機械結構破壞,嚴重時會使生產瞬間中斷。

 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,神東集團借鑒國外先進經驗,在薄煤層開采初期引進了波蘭塔高支架。

  然而,該支架應用到榆家梁煤礦后,陸續(xù)發(fā)生了幾起壓架事故。在中國的土地上,洋玩意兒顯得有些“水土不服”。

  如何改良設備?

  起初,他們想讓國外廠家?guī)兔Ω倪M,對方卻答復說,我們的產品出廠之前反復調試過,不會有問題。

  聘請外方工程師前來呢,費用按小時計算,價格高昂。

  趙云飛深受刺激。技術不過硬,處處都受制于人。怎么辦?求人不如求己,他苦苦思索之后,決定自力更生。

  翻閱資料磨破手指,實地考察走爛鞋底,渴了喝口白開水,餓了嚼口餅干。

  沒有人知道,在改造機器的那段時光里,他怎樣度過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。

  但他的全部興趣就在于此。正像戰(zhàn)士喜歡槍炮、良駒酷愛草原一樣,這是他追求多年的夢想。

  終于,漸漸有了思路,漸漸有了方向,漸漸有了方法。

  隨之,他的建議在論證后得到采納。礦上根據實際需求,決定同鄭州煤礦機械集團開展合作,進行機械改良。

  幾經試驗,成套支架裝備在結構性能上大幅提升,基本適應了薄煤層生產需求,壓架事故不再發(fā)生。

  設備改良,技術改進,問題解決,效率倍增。山溝溝里也可以長出先進生產力!

  智能變革

  2018年前后,工業(yè)智能化方興未艾。我國煤炭行業(yè)順應世界科技潮流,傳統(tǒng)煤炭工業(yè)開始脫胎換骨,加速發(fā)展。

  榆家梁煤礦的智能化之路,從哪里開始?誰來吃這第一只螃蟹?

  領導找到趙云飛:“你們綜采二隊先上馬一套國產智能采煤機,怎么樣?”

  趙云飛點點頭,心里卻在打鼓。

  上馬容易騎馬難呀,智能化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無人化。以前,工作面一直有人在跟機巡視,如果把這些人撤走,萬一出現事故,影響生產,如何是好?

  他決定以身試機。作為技術負責人,自己不先來,又能讓誰來呢?

  于是,他通知撤下員工,獨自走進工作面。連續(xù)幾天監(jiān)測、觀察,但對機器不操作、不干預。終于確定,無人化是可行的,消除了大家的惶恐心理。

  誰知正式投入生產,問題便開始出現。有一次由于震動劇烈,采煤機的機身竟然四分五裂!看來,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與生產實際,還是存在距離。

  而這一切,都需要現場工程師來解決、來改進。

  于是,他又一項一項觀察、實驗、調整,而后向廠家提出意見,進行改進。

  每天參加完生產調度會,他必須下井察看現場。

  偌大的作業(yè)現場,隨時都可能有情況發(fā)生,這兒怎么修,那兒怎么建。已經開創(chuàng)的產量紀錄需要保持,層出不窮的新問題需要解決。稍有偏差,就是幾十萬幾百萬元的損失。

  有時候,晚上失眠睡不著,他就到井下轉一轉。漸漸地,黑黑的煤炭、隆隆的聲音,平息了他內心的躁動。

  針對智能化采煤機械出現的不同問題,他經過苦苦思索和反復試驗,設計出了不同的改進工藝,比如“以頂控底”“頂模板+底平刀+底調整”“頂預測+模糊計算”“頂模板+模塊調用”……半年時間里,這樣大大小小的改進多達50多項。

  但不久,智能化采煤機械的最大缺陷顯現了,那就是三角煤區(qū)的回采難題。

  所謂三角煤區(qū),就是自動化機械手在工作面來回采挖,到拐彎處時,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帶。自動化機械手在這個三角地帶作業(yè)時,不僅速度變慢,還可能造成工程質量問題,影響產量。

  國外煤礦是如何解決類似問題的?

  他們認為這是機械作業(yè)的客觀現象和天生缺憾,無法改進。

  但趙云飛不甘心。接下來的日子里,他對三角煤區(qū)進行了仔細觀察。針對不同的運行區(qū)間,將煤機和支架的動作做出分析和固化,一點一點試錯,一點一點修改,像螞蟻搬家一樣。每操作一步,他都會聚精會神地觀察并記錄下每一點改動帶來的細微變化。

  一個月后,他終于成功對三角煤區(qū)工藝編輯固化,使煤機得以在正確的位置完成正確的動作。而后,他又利用端頭“頂模板+定采高”的割煤策略保證了工程質量。

  不斷嘗試,不斷改進。最后,無論在割通段、返刀段、掃底煤段,還是斜切進刀段、吃三角煤段,無人設備均能跟人工操作相媲美。而且,高度可靠的執(zhí)行性使無人化生產工藝遠遠優(yōu)于人工割煤!

  無人化,是不是就不需要人了呢?

  雖然智能科技大大解放了生產力,但在生產過程中,隨著采場條件不斷變化,難免會有需要人工調整的地方,這就又出現了人機配合的問題。

  若收到調整信息,工人必須精準發(fā)送命令,做到令行禁止、使命必達。

  對此,他一邊改進編輯模板,一邊培訓復合型操作人員,用班組示范的形式,教一個、帶一個、幫一個,毫無保留,從而保障了生產效果。

  隨著智能化的深入推進,榆家梁煤礦的作業(yè)人數明顯減少。具體到綜采二隊,從12人精減到8人,從8人又縮為5人,最后只剩下3人。

  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,人員大幅減少,但工效顯著提升。

  更令人驚訝的是,即便在千里之外也能遙控指揮大地深處!

  藍天白云之下,黃土溝壑之間,綠色覆蓋黑色,巨龍般的皮帶運輸長廊,與周圍的環(huán)境渾然一體……

  2020年1月,神東煤炭榆家梁煤礦被自然資源部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。

  2021年6月,全國煤炭行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大賽在山西運城舉行,主要考核智能化參數設置、現場故障處理兩項指標。趙云飛憑借精湛的技藝,帶隊一路過關斬將,獨占鰲頭,獲得全國冠軍。

  2022年12月,榆家梁煤礦順利獲評“A類智能化礦井”。

  從2011年正式入職榆家梁煤礦,趙云飛已在這里整整干了12個年頭。

  當初和他一起來的15位同學,有的跳槽走了,有的轉崗去了辦公室或別的部門,只有他還一直留在生產一線。

  由于專業(yè)精通,他好幾次被集團分公司借調,有時一走就是一兩年。家搬了6次,妻子也只好跟著他,工作換了6回。

  幸好,近幾年他結束了漂泊,在陜西神木大柳塔鎮(zhèn)買了房,一家人總算安頓下來。

  多少年了,他就是這樣,點燃青春,埋頭前行。

  采訪中,我總想讓他盡量把榮譽背后的故事多說一些,無奈他的嘴巴總是“笨拙”,講不出來。

  生于紅旗渠,投身榆家梁,趙云飛希望青春的自己像一朵潔白的云,在煤海上空永遠地飛翔……

 。ㄈ嗣袢請笥浾 李春雷 高會武)

rmrb2023071920_b.jpg

文章編輯:趙銀岷 
焦作網免責聲明:

本網所有稿件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,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。
刊發(fā)、轉載的稿件,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。


央媒觀豫丨煤海深處,青春閃亮
2023-7-19 10:29:03    來源:大河網

  趙云飛,來自河南省林州市的一個貧困山村。

  林州,您不一定聽說過,但您一定聽說過紅旗渠。

  20世紀60年代,當地10萬群眾,為了改變千百年來受困于干旱的命運,完全依靠人工,用近10年時間,削平山頭1250座、開鑿隧洞211個,在太行山的山腰上修建了長約1500公里的水利工程,創(chuàng)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,鑄就了自力更生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團結協(xié)作、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。

  趙云飛的爺爺、伯父、父親,都是當年修筑紅旗渠的石匠。

  石匠,在大山之中,終年累月地敲擊石頭、琢磨石頭,與石頭相伴、以石頭為生。

  趙云飛原本也可能沿著祖輩的腳印,成為一名石匠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他的人生軌道轉向了。他的工地,由山上轉向了山下;他的對象,由石頭轉向了煤炭;他的工具,由鐵錘轉向了機械——現代化的智能機械。

1689708809451_1 (1).jpg

  趙云飛(左)在工作中。

  干一行精一行

  1989年出生的趙云飛,從小與石頭打交道。住的是石頭屋,走的是石頭路,爬的是石頭山,就是摔倒,也是磕碰在石頭上,帶來實實在在的疼痛。石頭壘起的太行山,給了他一切。他的祖祖輩輩,他的世界,他的生活,都與石頭有關,甚至他的體格,也像石頭般堅硬、壯實。

  曾經,他的夢想是走出大山,遠離石頭,在城市里當一名白領?2007年參加高考后,他被華北科技學院錄取,專業(yè)是采礦工程。

  兜兜轉轉,仍然是與石頭打交道。

  他有些沮喪,但很快調整了自己。既然與石頭有緣,那就老老實實地走進石頭世界吧。況且,人類文明就是從石頭世界走出來的,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,再到農業(yè)時代和工業(yè)時代。而且,石頭世界仍然是一個未知世界,蘊藏著無限可能。

  大學4年里,他認真學習,鉆研各種與礦石有關的知識。由于積極努力,他先后拿到了國家獎學金、國家勵志獎學金、孫越崎獎學金等,專業(yè)成績年年名列前茅。

  大學畢業(yè)時,神東煤炭集團來學校選拔人才。他順利地獲得了進入這家世界一流煤炭企業(yè)的通行證,崗位在集團旗下的榆家梁煤礦綜采二隊。

  可以說,入職神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。喜訊傳到家里,父親卻眉頭緊鎖。首先,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,父親希望他畢業(yè)后回歸故里,早早結婚生子;再則,在這位老石匠的印象里,煤礦處于深深的地下,洞里到處是危險的石頭,他擔心孩子的安全。

  但是,趙云飛的信念像石頭般堅硬,他堅持了自己的選擇。

  他力氣大,人又勤快,同事們都愿意跟他搭伙干活。

  85公斤的水泵,他抱起來就走;4.2米的單體支柱,他一個人搬運。

  有一次,井下換饋電開關,車進不來,只能靠人工。班長說:“誰跟我一起抬?”

  大家面面相覷。趙云飛從后面擠進來說:“我試試!

  兩人抬了50多米,到地方后才發(fā)現,這個“大家伙”居然重達170公斤!

  出力流汗倒是不怕,但很快,更復雜的考驗來了。

  他學的專業(yè)是采礦工程,最適合的崗位本是煤機司機,不料隊里缺電工,要將他放到電工崗位上。

  說實話,當電工不僅專業(yè)不對口,收入也相對較少。想到自身,想到父母,想到現實,他心里七上八下。隊里領導對他說,當司機要戴護目鏡,你是近視眼,不方便。

  確也如此。

  那就電工吧,當電工也一樣能干好。

  可是,井下復雜的電路世界,很快就讓趙云飛摸不著頭腦了。

  跟了師傅幾天,他仍然一頭霧水,只得沉下心來,從最基礎的“開關”學起。

  井下開關,遠非外人印象中的普通開關。一個開關就是一個電機控制器,如冰箱大小,結構復雜,操作不當就會出問題。

 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他終于把開關原理搞明白了,但具體到現場操作,根本沒有那么簡單,拆開機器,里面的電路似蛛網、若蜂巢,搗鼓半天,毫無頭緒。

  可這一切,對于師傅來說,手到擒來。

  術業(yè)有專攻,不服不行。

  他問:“要多久才能學會?”

  師傅說:“當個好電工,至少要3年!”

  趙云飛沒泄氣。下班后,他將廢舊開關拆下來,抱回宿舍,把線拆了再接,接了再拆。零件散落滿床,油污斑斑點點,思緒沉沉入夢。

  足足苦熬了一個多月,復雜的線路才像一棵大樹的干枝葉果,在他的腦海里形成整體脈絡圖。一個原本幽暗的世界,悄然變得明朗了……

  當電工,他不止干好本專業(yè),別人的事情也幫著做。天長日久,他竟然學會了設備維護與維修、故障處理、安全防護等多種技能,成為隊里名副其實的全能手。

  面對夸獎,他說話的嗓門不自覺高起來,心中的得意讓他產生了小小的驕傲。

  2012年9月的一天,井下運輸機電纜突發(fā)漏電事故,隊長通知他趕緊去維修。

  關鍵時刻,卻怎么也找不到故障點。

  于是,機器被迫停止運行,生產戛然中斷。生產中斷就意味著產量降低,產量降低將影響到績效考核。

  隊長急得團團轉,趙云飛一遍一遍排查,卻又一次一次失敗。

  秒針滴滴答答,汗水滴滴答答。

  兩個多小時過去,才終于在電纜夾板中間一處極其隱蔽的地方,發(fā)現了故障鐵片。此時,趙云飛已經渾身濕透。

  隊長也是滿頭大汗,隨后作出決定:“這個月,你打破了榆家梁煤礦機電無故障的紀錄,罰款2000元!”

  這次教訓,讓他進一步認清了現實:全能不代表全精,若要全精,唯有扎扎實實,唯有從深從細。

  于是,他更加投入地學習,廢寢忘食地鉆研,走進了石頭包裹中的煤炭世界,也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絢爛多彩的技術世界。

  半年后,他被任命為綜采二隊檢修班副班長。

rmrb2023071920p19_b.jpg

  榆家梁煤礦外景。圖片均為趙巖 攝

  奮斗的志氣

 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由于工業(yè)條件和思想觀念所限,企業(yè)總是愿意開采厚煤層,而輕視薄煤層,造成了國家資源的浪費。

  薄煤層,指地下開采時厚度在1.3米以下的煤層。薄煤層也是煤,也是珍貴的一次性能源,不能浪費,既要采得出,又要采得盡。

  榆家梁煤礦地處陜西省神木市店塔鎮(zhèn),現在雖然用機械代替了人工,但由于開采煤層厚度小,與中、厚煤層相比,薄煤層工作面開采仍然困難重重。

  特別是綜采工作面,當最小采高降到1米以下時,正常成年人在井下作業(yè)根本無法直起腰身。趙云飛身高1.82米,在井下作業(yè),很多時候需要弓著腰,甚至是爬行。

  薄煤層采煤機械和液壓支架受空間限制,既要求立柱缸徑粗一些,能夠提供足夠支撐力;又希望立柱細一些,不占太多空間。這真為設計人員出了難題。而綜采工作面的單產,只有中、厚煤層的一半,甚至更低。兩相比較,可謂多勞而少得。

  即便這樣也要做,而且要做出成績,探出新路!

  這是煤炭工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的需要,這是國家能源長遠保障的需要,這是科學技術實現創(chuàng)新的需要!

  薄煤層夾在地面下兩道厚厚的巖層中間,猶如夾心餅干。在重力作用下,夾心部分極容易變形,導致壓架事故。一旦發(fā)生事故,將會造成機械結構破壞,嚴重時會使生產瞬間中斷。

 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,神東集團借鑒國外先進經驗,在薄煤層開采初期引進了波蘭塔高支架。

  然而,該支架應用到榆家梁煤礦后,陸續(xù)發(fā)生了幾起壓架事故。在中國的土地上,洋玩意兒顯得有些“水土不服”。

  如何改良設備?

  起初,他們想讓國外廠家?guī)兔Ω倪M,對方卻答復說,我們的產品出廠之前反復調試過,不會有問題。

  聘請外方工程師前來呢,費用按小時計算,價格高昂。

  趙云飛深受刺激。技術不過硬,處處都受制于人。怎么辦?求人不如求己,他苦苦思索之后,決定自力更生。

  翻閱資料磨破手指,實地考察走爛鞋底,渴了喝口白開水,餓了嚼口餅干。

  沒有人知道,在改造機器的那段時光里,他怎樣度過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。

  但他的全部興趣就在于此。正像戰(zhàn)士喜歡槍炮、良駒酷愛草原一樣,這是他追求多年的夢想。

  終于,漸漸有了思路,漸漸有了方向,漸漸有了方法。

  隨之,他的建議在論證后得到采納。礦上根據實際需求,決定同鄭州煤礦機械集團開展合作,進行機械改良。

  幾經試驗,成套支架裝備在結構性能上大幅提升,基本適應了薄煤層生產需求,壓架事故不再發(fā)生。

  設備改良,技術改進,問題解決,效率倍增。山溝溝里也可以長出先進生產力!

  智能變革

  2018年前后,工業(yè)智能化方興未艾。我國煤炭行業(yè)順應世界科技潮流,傳統(tǒng)煤炭工業(yè)開始脫胎換骨,加速發(fā)展。

  榆家梁煤礦的智能化之路,從哪里開始?誰來吃這第一只螃蟹?

  領導找到趙云飛:“你們綜采二隊先上馬一套國產智能采煤機,怎么樣?”

  趙云飛點點頭,心里卻在打鼓。

  上馬容易騎馬難呀,智能化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無人化。以前,工作面一直有人在跟機巡視,如果把這些人撤走,萬一出現事故,影響生產,如何是好?

  他決定以身試機。作為技術負責人,自己不先來,又能讓誰來呢?

  于是,他通知撤下員工,獨自走進工作面。連續(xù)幾天監(jiān)測、觀察,但對機器不操作、不干預。終于確定,無人化是可行的,消除了大家的惶恐心理。

  誰知正式投入生產,問題便開始出現。有一次由于震動劇烈,采煤機的機身竟然四分五裂!看來,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與生產實際,還是存在距離。

  而這一切,都需要現場工程師來解決、來改進。

  于是,他又一項一項觀察、實驗、調整,而后向廠家提出意見,進行改進。

  每天參加完生產調度會,他必須下井察看現場。

  偌大的作業(yè)現場,隨時都可能有情況發(fā)生,這兒怎么修,那兒怎么建。已經開創(chuàng)的產量紀錄需要保持,層出不窮的新問題需要解決。稍有偏差,就是幾十萬幾百萬元的損失。

  有時候,晚上失眠睡不著,他就到井下轉一轉。漸漸地,黑黑的煤炭、隆隆的聲音,平息了他內心的躁動。

  針對智能化采煤機械出現的不同問題,他經過苦苦思索和反復試驗,設計出了不同的改進工藝,比如“以頂控底”“頂模板+底平刀+底調整”“頂預測+模糊計算”“頂模板+模塊調用”……半年時間里,這樣大大小小的改進多達50多項。

  但不久,智能化采煤機械的最大缺陷顯現了,那就是三角煤區(qū)的回采難題。

  所謂三角煤區(qū),就是自動化機械手在工作面來回采挖,到拐彎處時,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帶。自動化機械手在這個三角地帶作業(yè)時,不僅速度變慢,還可能造成工程質量問題,影響產量。

  國外煤礦是如何解決類似問題的?

  他們認為這是機械作業(yè)的客觀現象和天生缺憾,無法改進。

  但趙云飛不甘心。接下來的日子里,他對三角煤區(qū)進行了仔細觀察。針對不同的運行區(qū)間,將煤機和支架的動作做出分析和固化,一點一點試錯,一點一點修改,像螞蟻搬家一樣。每操作一步,他都會聚精會神地觀察并記錄下每一點改動帶來的細微變化。

  一個月后,他終于成功對三角煤區(qū)工藝編輯固化,使煤機得以在正確的位置完成正確的動作。而后,他又利用端頭“頂模板+定采高”的割煤策略保證了工程質量。

  不斷嘗試,不斷改進。最后,無論在割通段、返刀段、掃底煤段,還是斜切進刀段、吃三角煤段,無人設備均能跟人工操作相媲美。而且,高度可靠的執(zhí)行性使無人化生產工藝遠遠優(yōu)于人工割煤!

  無人化,是不是就不需要人了呢?

  雖然智能科技大大解放了生產力,但在生產過程中,隨著采場條件不斷變化,難免會有需要人工調整的地方,這就又出現了人機配合的問題。

  若收到調整信息,工人必須精準發(fā)送命令,做到令行禁止、使命必達。

  對此,他一邊改進編輯模板,一邊培訓復合型操作人員,用班組示范的形式,教一個、帶一個、幫一個,毫無保留,從而保障了生產效果。

  隨著智能化的深入推進,榆家梁煤礦的作業(yè)人數明顯減少。具體到綜采二隊,從12人精減到8人,從8人又縮為5人,最后只剩下3人。

  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,人員大幅減少,但工效顯著提升。

  更令人驚訝的是,即便在千里之外也能遙控指揮大地深處!

  藍天白云之下,黃土溝壑之間,綠色覆蓋黑色,巨龍般的皮帶運輸長廊,與周圍的環(huán)境渾然一體……

  2020年1月,神東煤炭榆家梁煤礦被自然資源部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。

  2021年6月,全國煤炭行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大賽在山西運城舉行,主要考核智能化參數設置、現場故障處理兩項指標。趙云飛憑借精湛的技藝,帶隊一路過關斬將,獨占鰲頭,獲得全國冠軍。

  2022年12月,榆家梁煤礦順利獲評“A類智能化礦井”。

  從2011年正式入職榆家梁煤礦,趙云飛已在這里整整干了12個年頭。

  當初和他一起來的15位同學,有的跳槽走了,有的轉崗去了辦公室或別的部門,只有他還一直留在生產一線。

  由于專業(yè)精通,他好幾次被集團分公司借調,有時一走就是一兩年。家搬了6次,妻子也只好跟著他,工作換了6回。

  幸好,近幾年他結束了漂泊,在陜西神木大柳塔鎮(zhèn)買了房,一家人總算安頓下來。

  多少年了,他就是這樣,點燃青春,埋頭前行。

  采訪中,我總想讓他盡量把榮譽背后的故事多說一些,無奈他的嘴巴總是“笨拙”,講不出來。

  生于紅旗渠,投身榆家梁,趙云飛希望青春的自己像一朵潔白的云,在煤海上空永遠地飛翔……

  (人民日報記者 李春雷 高會武)

rmrb2023071920_b.jpg

文章編輯:趙銀岷 
 

版權聲明 | 焦作日報社簡介 | 焦作網簡介 | 網上訂報 | 聯系我們
版權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《焦作日報》遺失聲明熱線:(0391)8797096 郵編:454002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(0391)8797000 舉報郵箱:jzrbcn@163.com
河南省“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”專項整治工作熱線:0371-65598032 舉報網站:www.henanjubao.com
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-1
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:41120180013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1642120  地址: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(yè)·國貿大廈 
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版權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1120180013 電話:(0391)8797000